「玫瑰疹」,又稱「猝發疹」,其皮疹為玫瑰樣、粉紅色,因此命名玫瑰疹。致病原因,是由病毒引發,以第六型及第七型人類庖疹病毒最為常見。

大多好發於3歲以下幼童身上。由於出生6個月內寶寶,體內有媽媽的抗體保護,所以較不容易罹患此病,但是隨著6個月大後,寶寶體內原有抗體減少,其發病機會就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上升,使得發病尖峰期多集中在6個月至15個月大的孩童身上。

玫瑰疹全年都可能發生,又以春、秋兩季發生機率最高。由於其傳染途徑很少經由得病小孩的接觸傳染,所以並不容易造成大流行,一般來說,玫瑰疹的潛伏期大約是5到15天左右。



傳染途徑

飛沫傳染,病毒多藏在健康成人的唾液中,經由口腔、鼻腔、結膜黏膜進入小孩體內,進而引起病毒血症。



臨床症狀

1.突然高燒39℃以上,持續3-5天後,之後體溫才恢復正常。

2.高燒退的同時或退燒後,身上出現紅色皮膚疹子。皮疹之特徵是由軀幹開始

再到臀部及頸部,下肢及臉部疹子較少,不會癢,屬分立式皮疹,看似玫瑰

樣,呈粉紅色,無脫皮或色素沉澱。

3.發燒時大多無感冒症狀,有時在第三天有中度的鼻炎及咽炎。

4.雖然高燒,小孩的精神與活力仍然不錯。

5.可能會有頸部淋巴腺腫大。

通常罹患玫瑰疹三至四天後,疹子發出來,燒也就退了,有的病童還會有點拉肚子。有些免疫力較差的孩子,可能發燒併發中耳炎或白血球升高,這時就必須口服抗生素治療。





治療及護理

1.症狀支持療法。

2.高燒時注意退燒及補充水分,有熱性痙欒病史的兒童要適時使用退燒藥物或預

防性抗痙欒藥物。對於發燒不舒服的處理,比較適當的方法為給予口服退燒類

藥物如 acetaminophen等,穿著較寬鬆的衣服,鼓勵多喝水,尤其是讓寶寶沖

個溫水澡,既能降溫又能讓寶寶的循環很快恢復正常,有助預防熱性痙攣。.

3.保持皮膚清潔。

4.採易消化食物。



預防及免疫

避免飛沫傳染目前無特別的預防方法,也沒有疫苗可以使用。保持環境的清潔尤其重要,注意環境衛生,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。最重要是避免涉足公共場所,應避免與他人親密接觸,以防感染他人。這也是日常生活的一環。



少數特殊表現或不典型的病例,有時需做一些檢查,如血液常規檢查、小便檢查、血液培養,等和其他疾病作鑑別診斷,以免將嚴重的疾病誤以為是玫瑰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vi媽 的頭像
    vivi媽

    寶貝的成長

    vivi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