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﹕台北榮總耳鼻喉部耳科主治醫師王懋哲
BPPV發作時,有典型天旋地轉暈眩感,常會伴隨噁心嘔吐,但歷時短暫,多僅止於數十秒而已。這突如其來的暈眩,多發生在清晨起床、夜晚躺下或在床上翻身時,更有甚者,連脖子後仰或彎腰時亦會引致暈眩產生。
耳科醫師在診斷BPPV時,必須仔細觀察病人在快速頭位變換時所產生的眼振,其特性歸納如下:1.潛時:當頭部由正中位快速傾向患側耳時,暈眩及眼振約會延遲1~2秒鐘才開始,並逐漸增加其強度;2.發作時間:多半少於40秒鐘;3.線性~旋轉型眼振:眼振為線性、旋轉型;4.可反轉性:當病人恢復坐姿時,眼振會朝反向;5.具疲乏性:反覆操作此頭位變換之誘發測試時,其前述眼振強度會越來越減輕。
一般來說,BPPV被認為具良性病程,大多數病人在數個星期到數個月內,暈眩會逐漸消失,約30﹪病人在數年後易再復發。
目前認為BPPV形成是由於頭位的快速變換,造成後半規管內耳石的滾動,改變內淋巴液的流動,對前庭系統不正常刺激(少數為水平半規管),而產生臨床症狀。
多數病人根據自述症狀,再加上一些改變頭位的激發測試,均能正確診斷。臨床上,仍需小心與下列疾病作鑑別診斷:中樞性姿勢性暈眩、外淋巴瘻管、藥物、酒精中毒或一些少見的神經血管交叉壓迫症候群等。
BPPV病因有以下數種可能:頭部創傷、前庭神經炎、基底動脈缺血、耳科手術後,甚至是長期臥床者,但絕大部分還是原因不明。根據統計,BPPV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人中有64人,且每增加10歲,發生率就增加38﹪。在60到70歲的老年人為好發者,且女性似乎略多於男性。
治療首重對病人詳細解釋其良性病程,免除不必要之恐懼,一般抗暈眩藥物使用,目前已知效果不彰,而以姿勢性運動及Semont和Epley耳石復位術為治療主軸,多數病人都會痊癒。對耳石復位術治療無效的病人,則考慮採取手術治療,包括Singular神經截斷術及後半規管阻塞術。
BPPV是眾多暈眩病中,相當常見的病因。只要清楚了解其病理機轉,根據病史及一些誘發測試,診斷上並不困難,至於治療上,絕大多數病人在數週到數月的密集發作後會自癒,症狀嚴重且持續者治療,傳統抗暈眩藥物成效不彰,還有賴一些姿勢性運動及耳石復位術。
留言列表